2018年招生专业介绍

发布者:周溪蓉发布时间:2018-06-28浏览次数:2709

资源勘查工程(081403

办学历史: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放射性普查与勘探专业,于1998年更名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全国最具特色的核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之一,该专业先后被列入国家管理专业、国防重点专业、江西省品牌专业;2008年获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年获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985年开始招硕士研究生,2013年开始招博士研究生。

师资情况:本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年龄、职称、学历与学位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6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1人,具博士学位33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30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3人。拥有“资源勘查工程”江西省教学创新团队,东华理工大学基础地质学课程群教学团队。

专业特色:依托专业优势,取得了一大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先后出版了《铀资源地质学》、《铀资源勘查学》、《大地构造与中国区域地质学》、《铀资源技术经济学》等系列特色高校教材。在铀资源勘查、铀成矿预测等研究方面特色鲜明。

专业优势:该专业学科先后获批原核工业集团公司重点学科,江西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江西省“十二五”高水平学科,并获江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近5年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就业前景:本专业培养具备资源勘查工程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地质资源调查与勘探,能运用现代地质理论和先进科技手段,从事固体矿产资源、铀矿地质资源、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勘查与评价,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并获得工程基本训练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近5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0%以上,考研率在30%以上。

城乡规划(082802

办学历史:城乡规划专业前身是创建于2004年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城市规划方向),2013年开始招生,2014年开始一本招生。2017年获城乡规划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师资情况:本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年龄、职称、学历与学位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学位8人、硕士生导师3人。拥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注册城市规划师2人、一级建筑师1人。

专业特色:城乡规划专业注重突出实践教学特色,拥有杭州、南昌、抚州、庐山、龙虎山等野外实习基地,与众多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院、景观设计公司、房地产策划、土地估价单位有合作关系。

专业优势: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众多地方委托项目。

就业前景:本专业培养具备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城市规划师的基本技能,能胜任城市规划、集镇规划、旅游规划、风景园林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土地规划等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教学,以及投资与开发等工作的复合型城乡规划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可在规划、城建、城市管理等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房地产开发、项目策划与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工作。

采矿工程(081501

办学历史:采矿工程专业是在综合我校核地学领域学科优势基础上,为适应我国核资源开发利用的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现代化的发展需求,于2012年设置并招生的本科专业。

师资情况:本专业拥有一支年龄、职称、学历与学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工程师)5人;博士8名。

专业特色:教学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处理采矿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能力,通过系统培养使其掌握铀矿及其他金属矿床开采、岩土工程、地下工程与爆破工程及其相关领域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科研方面,依托我校优势学科,以金属矿床开采为主体,以铀矿床等核资源开发为特色,在生物溶浸采铀,尤其是硬岩铀矿生物堆浸与砂岩铀矿生物地浸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特色显著。本专业系国内仅有的二个以培养核资源开采技术人才为定位的采矿工程本科专业之一。

专业优势:本专业依托学科“地质工程”荣获江西省“十五”、“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荣获江西省“十二五”高水平学科,并获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共承担项目1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2项;先后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学科竞赛活动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就业前景:本专业通过系统学习固体矿床开采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采矿工程师的基本工程训练,使学生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采矿工程专业知识,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处理采矿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能力,能在铀矿及其他金属矿床开采、岩土工程、地下工程与爆破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目前,正值我国核工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国内市场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持续上升。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矿山企业、矿山设计单位、国家机关及其他矿业投资及咨询单位从事现代化矿山和大型岩土工程规划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矿业行政管理及技术监督、矿产资源评估、矿业投资分析等方面工作,同时也可在岩土工程、地下工程与爆破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就业前景广阔。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旅游地学方向)(070502

办学历史: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源于我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该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城乡规划方向本科生,2011年获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将其调整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专业。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以旅游地学为主的办学特色。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2017年在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招收旅游地学方向本科生。

师资情况: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年龄、职称、学历与学位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硕士学位3人,硕士生导师11人。拥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3人。组建了东华理工大学“地理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科技创新团队。

专业特色:本专业既保留了地学和旅游管理学基础课程,又突出旅游地学特色,强调地学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开发。培养具有扎实的地学(包括地质学和地理学)、旅游管理和规划设计基础,具备全面的基础知识储备和较高的科学素养,具有从事基础地学研究、地质遗迹开发与保护、地学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地质公园规划与开发、旅游策划、景区规划设计、旅游管理等工作能力的综合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优势:本专业建立了以龙虎山、丹霞山、梅岭、杭州、江山等为代表的系列旅游地学实习基地,开展系列教学工作和研究,曾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建设了系列校级地学精品课程。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国家地质调查项目多项,到账经费逾2000万元。科研成果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江西省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市厅级奖励多项,发表相关教学与科研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努力服务地方经济,协助龙虎山—龟峰等地质遗迹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建立了系列与旅游地学相关的研究平台,如地貌景观与旅游开发研究所、国土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研究室)、东华理工大学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中心、江西省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专业委员会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地学和旅游地学等教学与科研工作,还能在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国土资源部门、旅游局等从事地学旅游资源调查、分析、评价、开发、管理以及导游等工作,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大旅游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