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秦克章研究员应邀来校讲学

发布者:地球科学学院发布时间:2021-05-10浏览次数:976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贯彻落实“我为师生办实事”的工作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更好地服务教学工作。57日上午,应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许德如院长邀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秦克章研究员来校讲学。学术报告由许德如教授主持,地球科学学院、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共6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

  

  

秦克章研究员首先做了题为“中国大陆组成、造山带演化与成矿特色”的学术报告,系统介绍了中国大陆成矿特色、中国克拉通成矿特色与问题、北方造山带增生成矿与复合造山成矿、青藏俯冲-碰撞三期斑岩成矿、中国东部成矿环境的思考、矿床时空分布对中国多陆块拼合造山的指示等。随后又做了题为“试论主要类型矿床的形成深度与最大延深垂幅”的学术报告,在介绍了深部找矿的重要意义和挑战之后,详细讲解了原始成矿深度、矿化系统的最大延伸垂幅等,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展望进行了介绍。

  

  

报告结束后,秦克章研究员与到会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讲解,现场气氛活跃,大家受益匪浅。 (图/文 颜照坤)

专家介绍:

秦克章,湖北随州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5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1997年获日本北海道大学博士。主攻造山带演化与成矿,从事斑岩铜矿、岩浆铜镍、稀有金属矿床研究与隐伏矿预测。实地考察了中外590余处典型矿床。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项目首席科学家、经济地质学家协会(SEG)亚洲区域副主席(2016-2019)、American Mineralogist副主编。发现了新疆卡拉塔格铜金矿床,由此揭开一条新的大型铜矿带;图拉尔根铜镍钴矿定位预测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已建成大型矿山;参与我国最大铜矿(西藏驱龙)、最大钼矿(岔路口)勘探及报告的编写。厘定了黑龙江铜山断层性质,圈定蚀变矿化中心,近期在千米深度打到了富厚含金铜矿体。发表论文290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SCI论文108篇,EPSLGCAJGRJPEGAMCMPMD期刊20余篇,专著5部,中文论文单篇引用达500次,SCI引用逾7000次,入选高引用科学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部省级一、二等奖9项,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金锤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指导培养已毕业博士28名,硕士3名,3人入选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人担任博士生导师、一人担任地勘局总工。

  

编辑:刘玉莲  审核:许德如 严兆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