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何小芊 | 性别: | 男 | |
职称: | 教授 | 学位: | 博士 | |
电话: | 079183897525 | 传真: | ||
Email: | ecithxq@163.com | 邮编: | 330013 | |
地址: | 江西省南昌市经开区广兰大道418号 |
简 历:
何小芊,1981年2月生,江西瑞昌人,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7月进入东华理工大学工作,从事旅游管理、人文地理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15年7月起,先后担任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主任、主任,2020年12月晋升教授。现任东华理工大学科研与科技开发处副处长。
学习经历:
·2009.9–2012.6,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4.9–2007.6,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0.9–2004.7,南昌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
工作经历:
·2022.11-现在,东华理工大学,科研与科技开发处,副处长/教授
·2020.12-2022.10,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教授
·2015.12-2020.11,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
·2012.7-2015.11,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讲师
其中:
·2018.9-2019.9,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公派访问学者
·2020.6-2021.7,庐山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挂职)
研究方向:
·生态产业化与区域旅游发展
·地质遗迹旅游开发与管理
招生专业:
·0818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5703地质工程(资源与环境)
·0705地理学
获奖及荣誉:
·入选2024年赣鄱俊才支持计划-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项目
·2020年入选江西省第一批高层次人才服务团
·江西省旅游学会执行副会长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智库专家
·江西省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及地质公园专家库专家
·江西省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教授课程:
1.《人文地理学》、2.《旅游地学原理》、3.《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欠发达地区乡村生态产业化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研究,2024.10-2027. 12,20万元
2.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科学),低空经济赋能江西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2025.8- 2026.8,10万元
3.江西省社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机制研究,2020.9-2022.5,1万元
4.江西省社会学科基金智库项目,推进江西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2022.6-2023.3,2万元
5.江西省社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的机制与路径研究,2020.9-2022.5,1万元
6.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江西建设一流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及实现路径究,2020.8-2022.12
7.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课题,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旅游资源社会价值评估及实现路径研究,2020.11-2023.12,3万元
8.江西省社科学基金项目,全域旅游背景下县域旅游要素的空间配置研究,2017.9-2019.12,1万元
9.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课题,《基于城市转型的资源枯竭城市旅游业发展机制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2016.11-2019.12,3万元
代表论著:
(1) 何小芊,武家佳. 长江经济带旅游发展与生态产品价值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因子分析[J]. 企业经济(中文核心),2025,44(05):150-160.
(2) 何小芊,厉峰,高军波,等. 基于地理网格的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CSSCI来源刊),2024,44(06):995-1004.
(3) 何小芊,厉峰. 基于地理网格的中国5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J]. 山地学报(CSCD核心), 2024,42(04):507-518.
(4) 何小芊,夏云帆. 长江经济带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响应分析[J] . 企业经济(中文核心),2023,42(10): 63-73.
(5) 何小芊,刘策.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空间可达性及影响因素[J].长江科学院院报(CSCD核心),2022,39(11):9-16.
(6) 何小芊,郭芸. 中国旅游百强县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CSSCI来源刊),2021,35(09):193-200.
(7) 何小芊,龚胜生,胡娟,等. 基于不同尺度的湘鄂赣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CSSCI来源刊),2019,28(12):2857-2866.
(8) 何小芊,谢珈,张艳蓉.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洞穴景区游客感知形象研究——以贵州织金洞为例[J].中国岩溶(CSCD核心),2019,38(06):957-966.
(9) 何小芊,刘策.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可达性分析[J].山地学报(CSCD核心),2019,37(04):602-612.
(10) 何小芊,李超男. 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教育的游客感知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CSSCI来源刊),2018,32(08):202-208.
(11) 何小芊,张艳蓉. 旅游洞穴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研究——以中国最美五大旅游洞穴为例[J].中国岩溶(CSCD核心),2017,36(02):275-282.
(12)何小芊,刘宇,吴发明. 基于百度指数的温泉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特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CSCD核心),2017,36(01):103-108.
(13) 何小芊. 中国温泉旅游的历史地理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3.